一代币旅值探场价估值索之
作为一名浸淫加密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我一直在思考:如何给Layer2公链代币一个合理的估值?这就像试图在迷雾中寻找灯塔,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。 回看上一个周期,那些风光无限的Layer1公链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。记得2021年Solana如日中天时,大家都说它是"以太坊杀手"。但有趣的是,当我们把这些项目放到显微镜下观察,会发现几个有趣的规律: 首先是交易所效应,这个因素简直像魔法一样神奇。BNB靠着币安这座靠山,市值始终居高不下;而当FTX这座大厦倾颓时,Solana也随之跌落神坛。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,这就像是在赌场里,跟庄家关系好的总是赢面更大。 其次是叙事的力量。Polygon的故事告诉我们,搭上zk-EVM这趟快车有多重要。有时候,一个好的故事比实际的技术突破更能打动市场,就像我们更愿意为包装精美的苹果买单一样。 至于技术和团队,虽然重要但似乎影响力有限。Polkadot的技术公认是最强的,但市值表现却告诉我们:在加密世界,技术实力往往不是决定性的胜负手。 基于这些观察,我尝试构建了一个估值框架。核心思路很简单:如果下个牛市的主角是以太坊及其Layer2生态,那么我们可以用历史数据来推测未来。 这个模型的关键在于一个神秘的α系数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调味料,决定了Layer2的价值会被放大多少。考虑到Layer2与以太坊的亲密度远超其他Layer1,我判断这个系数应该大于1。 为了保持谨慎,我们先假设α=1。如果下轮牛市以太坊突破1万美元(这在我参加的行业聚会上是个常见预测),那么Layer2生态总估值可能达到惊人的7384亿美元! 市场从来都是赢家通吃的游戏。根据我的经验,Layer2项目可能会形成明显的梯队: 第一梯队的玩家可能占据25%的市场份额,想象一下1850亿美元的估值是什么概念?这相当于现在苹果市值的十分之一! 第二梯队大概能分到12.5%的蛋糕,第三梯队则可能只能拿到6.25%。这就像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,强者愈强。 当然,这个模型建立在三个关键假设之上,就像房子的三根支柱: 第一,以太坊+Layer2将成为下轮牛市的主角。这个假设在我看来相当合理,毕竟现在行业重心已经从"以太坊杀手"转向了"以太坊帮手"。 第二,以太坊价格达到1万美元。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胆,但考虑到历史周期和机构的持续入场,并非天方夜谭。 第三,Layer2会重现Layer1的梯队分布。这个假设可能需要最多调整,毕竟行业在进化,玩家在变化。 记住,任何模型都是对现实的简化。就像天气预报,虽然不能100%准确,但能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在使用时,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参数,这样才能更接近真相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
建立一个思维模型
梯队分布假设
模型的三块积木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9.18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/ETH交易策略分享
- 玩NFT也要交税?加拿大税务专家告诉你这些坑千万别踩
- 币圈风云再起:BTC重拾信心,XLM与QUBE异军突起
- 以太坊期货ETF首秀遇冷:机构为何不买账?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在动荡中寻找平衡点
- 以太坊持仓量飙升:牛市真的要来了?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通胀阴霾下的震荡困局
- Shiba Memu 1美元梦:2024年这个AI模因币真能创造奇迹吗?
- RWA流动性困局: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上的生死劫
- BCH市场观察:205美元支撑位成关键转折点
- 比特币智能合约的突破:BitVM如何改写游戏规则
- 渣打银行重磅预测:以太坊或迎来史诗级上涨,目标价3.5万美元!
- 以太坊真的能超越比特币吗?我们来看看VanEck的深度分析
- 当我们在谈论加密支付时,到底在谈论什么?
- SBF的商业焦虑:一位加密奇才的疯狂求生记
- 重磅!区块链+AI再添新动力:TRON牵手AITECH
- 市场迷雾:加密领域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?
- 美债收益率曲线罕见熊陡:加密市场的春天要来了?
- 链游市场风云录:SAGE Labs异军突起,传统大厂纷纷入局
- 从地下说唱到NFT帝国:胖企鹅CEO的创业自白与质疑风波
- 搜索
-